close
拉赫曼尼諾夫《帕格尼尼》主題狂想曲,於1934年創作,亦是拉赫曼尼諾夫最後一首為鋼琴及交響樂團所寫的作品,
它也是所有受到帕格尼尼為小提琴獨奏所寫《二十四首隨想曲》啟發所創作的曲子中最重要的一首作品。
(帕格尼尼是一位作曲家兼小提琴家,李斯特和布拉姆斯也對帕格尼尼的這些曲子改編過)
拉赫曼尼諾夫以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綺想曲中之最後一首為主題,再進行24次變奏。
這首狂想曲 也共有二十四個變奏,無疑是為紀念帕格尼尼二十四首綺想曲而採用的編號方式。
而樂曲真正的主題,則一直要到前奏及第一變奏彈完後,才由小提琴拉出。
其後的變奏則讓鋼琴及交響樂團展現了閃閃發亮的光采。
此曲以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》命名,是因為拉赫曼尼諾夫以尼可羅·帕格尼尼為獨琴小提琴創作的著名隨想曲《第24號隨想曲》(Caprice No. 24)加以變化而成。
《第24號隨想曲》被多位作曲家採用為作曲藍本,著名的有約翰尼斯·布拉姆斯、弗蘭茲·李斯特、安德魯·勞埃德·韋伯等,拉赫曼尼諾夫只是其一。
變奏18:Andante cantabile
全站熱搜